Sunday, February 25, 2007

虛擬塗鴉、虛擬發球、虛擬媒體戰爭 — 518的聯想

最近的倒扁活動,展現了很多創意,不禁讓我想起1997年的「518用腳愛台灣」大遊行,這篇文章是發表在當年6月的影響雜誌。

創意的虛擬塗鴉
「518用腳愛台灣」大遊行,充滿了創意,其中,最令人讚嘆的是電腦雷射塗鴉,儘管警方以鐵絲網和憲警人牆企圖阻擋遊行的抗議群眾接近總統府,但是這些部署卻無法抵擋電腦雷射的近身攻擊;看著總統府整個外牆塗寫著大大的「下台」、「認錯」等標語,想起席維斯‧史特龍主演的電影「超級戰警」(Demolition Man),劇中一群受壓迫的地下族,就經常以一種稱為「數位塗鴉」(Digital Graffiti)的方式,來表達他們對於統治者的不滿。這兩者之間,似乎有著異曲同工之妙,不知518主辦單位的點子,是否得自這部電影的啟發?
 
 
爭議的虛擬發球

這種引人注意又不留痕跡的表達方式,潛力無窮,不久的將來,一定會大為流行;尤其即將來臨的年底縣市長選戰,雷射塗鴉一定會有精彩的演出。屆時,虛擬「發球」(請以台語發音,這是聞名的美國國罵Fu... You,會意了吧!)滿天飛,候選人「滿面全豆花」(台語)。既便是真正的人身攻擊(投射到你的臉上或身上),事後依然可以輕輕的揮手,不留下一片「雲彩」(證據),到時候,辱罵、毀謗、人身攻擊等定義與證據的蒐證,爭議性恐怕會比「養小鬼」的字眼更令人頭疼。 在此,建議傳播媒體業者,要具前瞻性,趕緊採購此類設備,以免到時僅能處於挨打的局面,而無還手的能力(當然,經濟能力較差的,多買幾片鏡子或許也可以抵擋)。其實,站在環保的立場,這種雷射塗鴉非常值得推廣,無論廣告傳播或選戰,若能善加利用,不但效果好,又可減少環境污染(起碼減少垃圾的製造),降低社會成本。但,盼只盼這種雷射塗鴉的使用,未來能朝逗趣、幽默,甚至嘲諷的影像創作方面去發展,不要僅被用來作為膚淺的標語、口號與謾罵的工具,唯有如此,才不致引人反感,也才能真正為大眾所接納。說不定這種富創意的選舉,會為台灣的選舉文化帶來新的契機,有一天,「今夜的天空很雷射」,會成為大家心裡上一個好奇的等待。

高科技的虛擬媒體戰爭
518的雷射塗鴉雖富創意,但就科技面來說,是相當low-end--也就是說相當原始,如果你見過電腦雷射效果的舞台,或欣賞過國際巨星的虛擬3D雷射MTV,你便了解目前這種稱為電腦雷射全像術﹙holograph)【註】的科技其實相當進步,只是,這些五花八門、令人目眩的電腦科技設備現在還很昂貴、使用也很複雜,因此,感覺上離我們的生活似乎還很遙遠。不過,如果不久的將來,當紐約地下鐵的「塗鴉族」,開始以這種方式來創作的話,那麼,你就可以肯定「數位塗鴉」的時代來臨了!(當然,希望屆時我們不要成為如電影「超級戰警」中被壓迫的地下族)而大眾傳播媒體也將進入一個高科技的虛擬媒體戰場,藝術創作不再是畫布、顏料或各種媒材的運用便可解決,隱藏在作品的背後將是大量的科技經驗與創意。對於一個科技烏托邦主義者(如敝人我)而言,關心的並不是媒體戰爭背後的高科技,而是高科技所帶來的生活福祉--即便是虛擬的也不錯。

期待的虛擬發洩
想想看,當電影「回到未來第三集」(Back to the future III),街頭那隻活生生,張大嘴巴的3D虛擬大白鯊(一家電影院的VR廣告),真正出現在我們街頭的時候(其實不遠了),民眾表達對當政者的不滿情緒,恐怕已不是「認錯」、「下台」等雷射塗鴉就能滿足。利用科技的創意,對於無能的行政首長處以跪立街頭,向廣大民眾磕頭謝罪的刑罰,對貪官汙吏施以嚴厲的鞭打或恐怖的凌遲(當然都是虛擬實境啦!)可能更直接,也更痛快。這種虛擬發洩,對於厚顏與無恥的當政者雖然沒有什麼實質作用,但起碼比較能夠抒發群眾滿腔的怨氣,更何況我們寧願樂觀的相信,「厚顏與無恥」的功力高到能夠經得住如此批判與凌辱(但絕不下台)的人,一個世紀大慨沒幾個,果真碰上了,只好認命。上街頭遊行一番練練身體,再利用科技虛擬「發球」一下,然後坐在螢光幕前,啃著虛擬的「二頭鮑」,一面欣賞首長們在翠綠的草地上真正的發球--呵!日子還是照過。 反正,佛告須菩提:凡所有相皆虛妄,人生如夢、如泡、如電…… 這是一個科技烏托邦主義者的虛擬夢囈。



【註】 Holograph 稱為全像術或全息圖,是一種3D的影像技術,講起來很複雜,簡單的認知就是--如果用在平面印刷上,就參考信用卡上有一隻鳥或其他logo的銀色圖案;如果用在立體空間上,沒看過3D雷射舞台的話,就請參考「星際大戰」電影裡裝在機器人R2-D2裡莉雅公主的求救信息。

No comments: